始闻秋风。唐代。刘禹锡。 昔看黄菊与君别,今听玄蝉我却回。五夜飕飗枕前觉,一年颜状镜中来。马思边草拳毛动,雕眄青云睡眼开。天地肃清堪四望,为君扶病上高台。
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,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。
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,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。
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,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。
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,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。
君: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。
玄蝉:即秋蝉,黑褐色。我:秋风自称。
五夜:一夜分为五个更次,此指五更。飕飗(sōuliú):风声。
颜状:容貌。
拳毛:攀曲的马毛。
雕:猛禽。眄(miàn):斜视,一作“盼”。
肃清:形容秋气清爽明净。
扶病:带病。
参考资料:
1、高志忠 .刘禹锡诗词译释 .哈尔滨市 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,1982年 :248-249页 .
2、傅明伟 .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.北京市 :中央编译出版社 ,2006年 :123-124页 .
3、范晓燕 .唐诗三百首赏译 :南方出版中心 ,2005年 :246页 .
这首诗作于公元836—842年之间。唐武宗会昌元年(841),刘禹锡作《秋声赋》。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,与《秋声赋》颇为一致,可见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不会与《秋声赋》的写作年代太远。公元836年秋天,作者刘禹锡患了足疾,此后一直疾病缠身。这首诗中明写诗人有病,与这个时期诗人的健康状况颇符,说明这首诗断不会作于公元836年之前。
参考资料:
1、高志忠 .刘禹锡诗词译释 .哈尔滨市 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,1982年 :248-249页 .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 ...
刘禹锡。 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
送钟伯震赴江陵。明代。谢肃。 方城山高江汉长,江陵㫺日居荆王。累叶豪华不可当,五千馀里开封疆。南冯苍梧带沅湘,北㩀陉塞连邹阳。巫巴靖谧淮浙宁,师旅财赋雄且强。合纵诸侯向山东,挥戈足驱秦虎狼。盘血未乾巳背盟,熊槐此谋诚不臧。况复章华为内荒,亲密䜛佞疏忠良。竟入武关身殒亡,国人哀痛摧肝肠。顷襄胡乃与秦平,大鸟不射空彷徨。一朝白起拔郢城,两东门芜吁可伤。后来牧守刘景升,坐谈西伯控一方。先主因之取益梁,伏龙凤雏皆奋扬。龙慄中原关羽独,大帝屯师窥两国。五朝君臣循轨躅,屏蔽上流关失得。皇明幅员包海岳,蛮貊羌夷咸率服。唾尔成都弹丸蹙,山川形势胡不觌。浮我江陵千舰粟,十万貔貅行水陆。歘忽星桥在吾目,献捷南京定神速。江陵贰令才谞足,此时焉得虚縻禄。即将善政敷遗俗,却步岩廊鸣佩玉,万里青云一黄鹄。
栖云庵。宋代。李纲。 禅老幽栖地,云峰尺五天。江湖萦缟带,世界廓青莲。说法三乘外,藏身万象巅。潜虬蟠不去,应听祖师禅。
阴晦中忽见华山。金朝。冯璧。 吏部能开衡岳云,坡仙曾借海宫春。莲峰清晓忽自献,二公何人予何人。
洛阳道 二。南北朝。徐陵。 洛阳驰道上。春日起尘埃。濯龙望如雾。河桥渡似雷。闻珂知马蹀。傍幰见甍开。相看不得语。密意眼中来。
道上观别者。宋代。王称。 完山有鸣鸟,其声一何哀。死别徒已矣,生离当告谁。圣人出应期,玉烛耀九垓。三殇无怨苛,四表罔不谐。尔行独何之,万里触炎埃。五岭表异服,更邈天一涯。毒蜧
哭华姜一百首 其三十六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怀中保子二龄馀,弄尔西窗旧读书。我指卿卿新画像,可怜未解泪沾裾。